林州 概况
/ 传承红旗渠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
-
林州市情林州,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北边隔着漳河和河北的邯郸交界,西边隔着太行山与山西的长治交界。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16万,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撤县设市,暂由安阳市代管。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市景色优美、名胜众多,境内的林虑山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罕物奇,为世所称,是北雄风光胜处,号称八百里太行之魂,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伏酷暑结冰的冰冰背、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黄华流水颠倒颠的黄华山等自然奇观。林州是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市、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建筑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等,是全国较大的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林州市委、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在红旗渠精神引领下,相继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的发展五部曲,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当代红旗渠精神!2020-06-04
-
林州交通林州市交通便利,新河(S228)、安林(S301)、合嘴(S302)、S305、S226等五条省级干线公路贯穿全境,东距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南林高速公路(S22)、林长高速公路(S22)、范辉高速公路(S26)均已建成通车。安阳——林州城际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项目线路全长97.6千米,桥梁长度59.167千米,隧道长度2.017千米(含半地下站),桥隧比62.69%。全线车站9座,分别为半地下车站1座,高架车站3座,地面站5座。安林城际铁路南起拟建的安阳机场,经高铁安阳东站至林州北,估算投资103亿元。瓦日铁路(又称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晋豫鲁铁路、晋中南铁路)横贯林州北部,并在林州境内设立红旗渠站。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世界上第一条按30吨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铁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期为四年半,于2014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2020-06-04
-
林州经济2019年,林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安阳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生产总值590.9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2亿元,增长25%,顺利实现“双25”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亿元,增长8.7%。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工 业工业经济逆势增长。2019年,全市工业税收(全口径)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56%。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制造园区,蝉联全省十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院士工作站1家,光远新材料研发中心建成投用,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节能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1项,申报专利427件。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建 筑 业建筑实力不断壮大。林州市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工匠之乡”。建筑业作为林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林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林州的建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9年新增建筑企业190家,企业总数达到803家,其中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78家。持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共为建筑企业提供招投标服务资金3.97亿元、项目贷专项资金2.6亿元。成功举办林州建筑(北京)推介会。全市建安产值1260亿元,创劳务收入103亿元,完成税收(全口径)20亿。旅 游 业旅游三产加快发展。近年来林州打造了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中华古板栗园、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分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A级景区。石板岩镇、原康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黄华镇黄华村等8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成功举办北京、武汉等旅游系列推介会。201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85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1%、12.98%。在旅游业带动下,三产增加值完成284.7亿元,同比增长12.6%。农 业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底,完成了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累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新增中药材2.5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2.5万亩。红旗渠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投资4700万元,新建、扩建7个农业生态示范园,全市各类农业园区达到100个。2020-06-04
-
社会事业“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30余项,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富强县试点县(市)。财政用于公共事业和民生保障资金123.1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建设,建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市中心医院病房楼和人民医院新址已完工投入使用,建成543个标准化卫生所。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5.12‰。就业再就业不断推进。新增城镇就业9712人,安置下岗职工3396人。完成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482户,发放支持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244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5%。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2%。城市低保3427户,共5210人;农村低保39712户,共53020人;五保供养1976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70317人。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全年共接受社会各界捐助3760万元,发放救助金及物资3836万元,受益人数11600余人。截止2015年底,累计募集款物2.2亿元,发放慈善款物2.04亿元,受益人31.9万人次,慈善义工队伍发展到139支3万余人,被评为“六星级慈善城市”。2011年,林州市启动了总投资9.7亿元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当前累计完成投资6.06亿元,新建治漏库塘240座,技改、新建、维修干支斗农渠977公里,改善回复灌溉面积16万余亩。城镇建设主城区道路长131公里,绿化覆盖率38.6%,绿地率33.7%,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361.2平方公里,重点规划控制区面积187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20.0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八纵十四横”及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城市框架。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市区海拔高度为306.8米。林州市政府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率达49.5%。城市轴线初具规模。红旗渠大道沿线公建项目全面展开,人民公园基本建成,科技大厦等项目建设顺利。“两改造”稳步实施。年度完成投资7.8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在建180万平方米,竣工68.5万平方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开工建设高层建筑21栋,新建和改造功能完善的配套小区65个,新增绿化面积28公顷。完成红旗渠大道南侧景观渠建设,黄华河和马肩河规划整治全面启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5880万元,新建、改造和完善9条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2015年,续建和启动了11条(段)市政道路,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总投资2895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工程总投资9500余万元,土建工程厂区部分及设备安装工程已基本完工,配套污水网工程已完工19.6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92%,中水回用率41%。投资1.9亿元的榆济天然气林州支线项目建成供气。16个建制镇中,城郊乡、姚村、陵阳、横水、临淇五镇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河顺、合涧、东姚3个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市级重点镇。临淇、茶店两镇入选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五龙、任村、石板岩入选省级美丽宜居小镇;石板岩镇朝阳村、漏子头村,任村镇任村村,石板岩镇南湾村、草庙村、梨园坪村获批为“中国传统村落”。另外,任村镇盘阳村、五龙镇七峪村、中石镇村、石板岩镇王相村获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并有9个镇被命名为“中州名镇”,21个行政村被命名为“中州新村”。截止2012年12月11日,全市已有141个村完成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任务,其中姚村镇和城郊乡两个乡镇实现了农村社区全覆盖。以绿美城,以水活城,围绕建设大气、秀气、灵气和宜居城市目标,大力实施扩地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沿街植绿等城市绿化活动,不断提升绿化品位。共新建城市防护林7000余亩,建设游园绿地160余块890余亩,初步形成了一街一景、一园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草相映、以绿促绿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分期建设、逐步完善水系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修建了引水入城的景观渠。并在红旗渠大道南侧建设了2.8米宽的的叠瀑式景观渠,对穿越而过的12支渠进行了局部整治,并以人民公园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对黄华河和马肩河的规划整治,水系建设初见成效。随着城市框架的逐步拉大,还将建设水磨山郊野公园和四道河湿地公园等多样的生态景观,对迎宾大道南侧进行防渗漏和综合治理,建设小型水坝,形成新的水系,以水活城,让林州这座山城更加充满灵性。教育发展“十二五”期间,共投资15亿元,新改扩建学校83所,一中西校区、省实验学校林州分校等一批中小学建成投用。截止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520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初中46所,小学2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34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6所。科技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5年来,全市共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30余项,累计签订了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29项,帮助企业认定加计扣除额1亿多,融资贷款5000多万元,向上争取科技扶持资金3亿多元;2015年专利申请量突破300件,其中发明66件。林州市与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组建了林州分中心;清华·红旗渠新材料产业化发展中心入驻林州,投资10.2亿元的863科技产业园一期投运,成为河南省投资县级建设的第一个863科技产业园;成立了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州市抗菌肽研究所和林州市煤炭机械设计院;投资2.6亿元建设了国家级研发中心林州市科技中心;建成了林州市首家院士工作站;林州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成为安阳市首家民营上市公司;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61家,上市公司1家,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5家,林州市专利试点企业37家,获得科技进步奖26项,科技成果27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突破140.58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3.3%;林州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级科技富强县试点(县)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中国低碳生态示范县(市)”、“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林州市曾连续6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安阳市县(区)中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是全国首批县级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也是河南省第一个县(市)级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受到了国家、省、市的表彰。医疗卫生医疗卫生保障全面发展。2012年投资8000万元的中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投资2.5亿元的人民医院新址投入使用。新建60个残疾人康复站(室)。新农合参合84.6万人,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镇医保参保15.5万人,医疗救助因病困难群众8万余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12.2万人领到了养老金。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70元,全市累计审核报销134.77万人次,报销补助总金额达2.63亿元。为17517名符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条件的对象发放奖励费421万元,为20048户计生家庭发放新农合参合补贴40.1万元。基本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市食管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投用,市妇幼保健院业务楼项目开工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整体搬迁,50所标准化卫生所创建完成。2020-06-04
-
发展蓝图精神之城 幸福家园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故乡。1994年1月撤县设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16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居全省十强,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西部县域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63林州科技产业园成为河南863唯一在县级市布点的科技产业园。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苦干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绵延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如今,红旗渠精神早已走出林州,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林州市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城市。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州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力量之源、立市之本,激励百万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篇章。太行大峡谷01“三色”旅游开图画“天开图画”,这是明代文人骚客畅游林州黄华山后刻石流传的赞誉。时至今日“三色”旅游美太行,让林州人美在心里,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美在旅途。经过红旗渠传人多年的匠心打造,林州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红旗渠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蓝天滑翔运动游,实现了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三色”旅游为龙头,林州市全力打造全域式旅游,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去年,林州市共接待游客6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3.9%,增长率逐年提升,旅游发展迈入加速增长期。金光闪闪的招牌更令人炫目。去年,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红旗渠景区还被评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我向往的党史纪念地”、旅游市场优质秩序景区。“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座能够抚慰和安放浮躁之心的城市。”很多到林州的艺术家和游客都有此同感。“三色”旅游美太行,共同唱出了山城旅游的天籁之音,让林州魅力四射。人民公园02雕塑美城胜丹青站在太行山巅东眺,林州市仿佛一块镶嵌在太行山怀抱里的通灵宝玉,令人叹为观止。驾车东行,红旗渠水沿着红旗渠大道伴您入城,在城市中心人民公园形成了怡人的水面,人们在水上荡舟,欢歌笑语。行至横亘城市南北的龙头山东,可见碧波荡漾的龙湖,天光云影共徘徊,仿佛跨入仙境一般。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改变了林州人的命运。而今,水营造出了城市的风景,更润泽了林州百姓的生活。每天早晚,市民在人民公园、红旗渠大道、龙湖边健身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水相连,美城之生。山水相依,美城之翼。山水相映,美城之魂。曾有画家游林州后情不自禁赞叹“丹青难摹山城景”。多年来,林州市在城市建设中久久为功,坚持以路扩城、以改建城、以绿美城、以水活城、以产兴城,突出项目带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南“幸福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这些金色的牌匾里凝聚着红旗渠传人的匠心与热情。他们精心建设、呵护家园,山城正日益出落为大美之城。目前,林州市正在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目标是再建一条城市建设的“红旗渠”,营造精神为魂、山水为韵、和谐宜居的美城。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魅力正在日益彰显。红旗渠大道03转型发展兴伟业今年4月,在全省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上,林州市以县域经济目标考核第二名的成绩荣获“河南省2016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称号;林州产业集聚区以全省产业集聚区第五名的成绩再次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连续4年名列前十强的产业集聚区。骄人的成就背后,是红旗渠传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奏响的美太行铿锵乐章,是百万英雄儿女建设富美林州、幸福家园的伟大实践。 林州市委、市政府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工业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画出了一条美丽的上弧线。去年,林州市纳入安阳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91.83亿元。光远新材电子玻纤及电子布项目等12个项目投产。全市工业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5家,总产值完成1081.6亿元,实现税收4.2亿元。今年,林州市将重点抓好总投资85亿元的光远电子纱二期及电子布三期、昀达变速箱、凤宝油井管三期、鼎鑫镁轮毂二期、林丰铝电500万只铝轮毂、重机集团30亿安时锂电池等10个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决打赢工业经济翻身仗,争当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理念正在变为林州富民兴市的实践和现实。近年,该市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全市核桃经济林保存面积达到20万亩,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4亿元,优质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31亿元。坡地经济打造出了“绿色银行”,滋润着林州富太行、美太行的梦想。林州市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工业、建筑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挑起了扶贫大梁。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066户14811人,57个贫困村正在逐步受益并稳定解困脱贫。以红旗渠精神立市,以生态文明为根基,以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路径,创新发展正在为林州市的新一轮发展积蓄强劲动力。迎宾大桥04大道通衢达四方“山高未觉登山愁,东风骀荡逍遥游。万千游客缤纷来,大道通衢揽九州。”盛夏时节,我省青年画家郭华畅游林州时记下了自己的感受。故地重游,他惊叹于林州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林州处于三省交界地带,交通是瓶颈。广开道路,打破太行山的千年屏障,构筑三省交界的大道通衢,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林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挥出了大手笔。2006年10月,南(乐)林(州)高速公路通车,打通了林州市与外界联系的快速通道。2013年5月,林州至长治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实现晋、冀、鲁、豫四省高速公路网的互联互通。2014年12月,穿越林州市的晋、豫、鲁铁路通道全部贯通。放眼长远发展,红旗渠传人的胸怀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看得远、想得大、行得快。鹤辉高速公路正在完善建设中,石家庄经林州市至桐柏高速公路(林桐高速公路林州段)建设工程正在运作中,林州到安阳的城际轻轨铁路已列入规划,林州到山西省长治市的城际轻轨铁路建设也列入了日程。两年来,连接城区、景区的东南公路、林石公路、桃园大道又相继得到升级改造,渠畔路等旅游公路正在建设,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游客行经这里都有“如在画中游”之感。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轻轨,条条大道穿越太行千古屏障,在林州形成多重交会,一个内畅外连、畅通东西、接南纳北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形成,为林州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在林州,一群心境比太行山峰高峻、意志比太行山石坚硬的精神守望者,难而不惧,奋斗不息,构筑起了通达九州的交通大格局,迎来了吞吐天下的万千气象。2020-06-04